close

    大家對於阿姆斯特丹的印象應該有非常多種,運河、鬱金香、風車、梵谷、林布蘭、大麻、紅燈區等。對於國土大小跟台灣差不多,在歐洲大陸中只能算是個小面積的國家,將近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以下、卻能成為世界第三大農產品出口國,也是全球第四快樂的國度,去荷蘭觀光可以同時獲得自然、藝術以及禁忌等多種體驗,在歐洲算是十分特歐洲別的國家。

    安妮之家位於阿姆斯特丹,是重要觀光景點之一。安妮法蘭克,一個猶太裔小女孩,二戰期間納粹占領歐洲期間瘋狂獵捕猶太人進集中營,一家人為躲避追捕,躲進安妮父親開設的公司內部隔間暗室躲了二年多,期間為打發時間且留下紀錄,安妮鉅細靡遺的寫了詳細的日記,但仍躲不過浩劫,藏身之處還是被蓋世太保發現,全家人都送進了集中營,安妮在條件極差的集中營內得了傷寒去世,就在德軍投降之前。全家人最後只剩父親倖存,回家後人事已非,最後拿著女兒僅留下的日記出版,作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見證。

    安妮日記的可貴之處在於,這不是一本血腥控訴戰爭侵略者的文章,日記開始於1942年6月12日,她的13歲生日收到一本封面是紅白格子布的筆記本,她把它作為日記本。從此以後,她運用的豐富的語言造詣,誠實的紀錄下生活的點點滴滴。由於納粹對猶太人的不斷迫害,他們全家不得不在1942年7月6日,開始躲進密室中,日記一直記錄到1944年8月1日,3天後黨衛隊查獲密室,所有人被送進集中營,安妮也在不斷勞動、缺乏飲食、環境惡劣的集中營中感染了傷寒,大約在1945年2~3月間去世。日記記載了安妮作為一個13歲青春期發育中的少女,對於父母、手足、朋友、生活等的想法與看法,雖然身陷不見天日的密室中,就像無期徒刑的囚犯,但她日記中不見抱怨、憤恨的語氣,卻是天真爛漫、充滿幻想也不斷反思的成熟靈魂。在今年之前,我們試想她的處境雖然充滿同情卻無法感同身受,在疫情不斷蔓延,人們只能自願或被迫的困在家裡時,才瞭解失去自由的滋味竟是如此難受,何況他們算是躲在公司的暗門之後,在上班時間人來人往的時候,所有人都必須絕對安靜,不能發出任何聲響,小心不洩漏裡頭有人的秘密。

2018-06-24-21.32.33.jpg

安妮之家的入口

    我是在2002年第一次去歐洲時造訪安妮之家,位在運河邊,身為阿姆斯特丹第二熱門觀光景點的它,進去得排很久的隊,但我卻在2018年再度造訪時發覺門口空無一人,為什麼呢?時代在進步,參觀也要進步,現在阿姆斯特丹很多景點都要預先線上預約,現場完全不賣票,網路變成旅行不可或缺的一員。由於不能拍照,只能從安妮之家的官網遙想當年進去的心得。雖然有些挑高,由於不能被發現秘密格間所在,他們躲藏之處十分狹窄,裡頭保持安妮躲藏時的原樣,也有安妮日記原件展覽,一想起這樣早熟聰慧的女孩,由於無法決定的血統,被迫捲入戰爭,無法展開羽翼高飛,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,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。明亮的房間背後象徵的意義沉甸甸的壓在我們的心上。

    為了寫文章去借了安妮日記來看,雖然沒注意借到童書版,但卻不影響我看到原文的驚訝。或許是因為寫的是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日記緣故,安妮寫的如此坦承又直白,「難道我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粗魯、任性、固執、無禮、愚蠢和懶惰嗎?是的,我知道自己有許多缺點,但我也有優點啊!老是被這樣責罵和嘲諷,我心裡是多麼生氣啊!更令人生氣的是,我只能聽著他們數落,不能反抗。」、「我可以想像媽媽有一天會死,卻怎麼也無法忍受爸爸死去。我知道這樣很卑鄙,但這是我真實的感受。」

    而在枯燥又緊張的密室生活,安妮也發展了獨特的幽默感「想減肥的人,趕緊住到密室來吧!」、「我覺得自己有時候很像一頭母牛,總是要把那些早就過時的新聞嚼了又嚼。」、「公司新來的清潔女工六十多歲,耳背,就八個藏匿者可能發出的聲音來說,這很合我們的心意!」、「我有了一個躲避槍砲聲的秘方,在槍砲聲特別大的時候,跑向最近的木梯,上上下下多跑幾趟,想辦法至少跌倒一次。有跌倒的擦傷、跑步和跌倒時的噪音,就不會注意到槍砲的聲響。使用者見證,效果好極了!」

    細膩又早慧的安妮,也在日記中藉由反思獲得了很大的成長,「你只有和某個人吵過一次架之後,你才會真正了解他。只有這樣,你才能更準確的判斷他的性格。」、「無論我們做什麼,都非得想到那些被抓走的人嗎?如果某件事就是讓我想笑,難道我就非要立刻忍住,並為自己的開心感到羞愧?」、「說起戰爭的苦難,我可以說上幾個小時,可是那只會讓我更加沮喪。我們只能等待苦難結束的那天,猶太人在等待、全世界在等待,但更多人只是在等死。」、「人類為什麼要如此瘋狂?為什麼一定要餓死一些人?而在此同時,在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,卻有許多食物吃不完而壞掉。人們為什麼要將那麼多的錢花費在製造恐怖的戰爭上,卻在醫療及貧窮的問題上,卻捨不得投入一分錢?」、「每個人都認為英國有責任儘快拯救荷蘭,可是英國人究竟對我們負有什麼責任呢?登陸、解放和自由終會到來,只不過何時到來,是取決於英國與其他強國的協商,而不是被占領國人民的抱怨與爭論。」

    雖然安妮在日記中最後表達了樂觀希望與奮發向上「我常常心情沮喪,可是我從不絕望,我把躲藏的日子視為一趟冒險旅程。我年輕又堅強,每天都能感覺到內心的成長。和平總會到來,大自然這麼迷人,我身邊的人如此善良,這麼美妙的旅程,我為什麼要絕望?」但她在被抓進集中營後,被剃了光頭、穿上囚服,歷經與最愛的父親分離、接著又與母親分離,在一連串恐怖又高壓的勞動與飢餓後,與姊姊雙雙罹患傷寒,一向聰明又安靜的姊姊不敵病魔逝世,安妮最終也在失去家人的打擊與絕望孤零零的死去。

    「昨天我躲在窗簾後面看見兩個猶太人,心中湧起一種異樣的感覺,彷彿自己背叛了他們,此刻正眼睜睜看著他們的不幸。」,奧黛麗赫本青年時期也在荷蘭成長,她說「我不只一次在車站看到被運送的猶太人列車,我非常清楚記得一個小男孩和他的父母站在月台上,非常蒼白,穿著一件對他而言太大的外套。我還是一個孩子,正在觀察另外一個孩子。」,讓我想起鐵達尼號船首垂直,準備下沉那一刻,蘿絲向下看去,另外一個女孩也抬頭看她,兩人交換對未來恐懼卻也無可奈何的眼神。個人在戰爭中只是蒲公英的花絮隨風飄盪,誰也想不到躲在密室中的八個人,最後只有安妮父親活下來,最後移居到安妮最想前往居住的瑞士生活。誰也料想不到這個在照片中靦腆卻活潑,留著一頭捲髮、張著一雙大眼睛的小女孩,她在密室留下的日記會造成如此大的迴響。

    整本日記在安妮的妙筆生花記錄下,原本應該充滿恐懼與無趣的生活變得高潮迭起,就連躲砲彈她都可以想出許多方法來忘記害怕,試想我們光是要隔離在家裡就如何的度日如年,而一個飽受砲彈摧殘、納粹追捕,時時刻刻都生活在恐懼之中的13歲女孩,卻能在日記中描述生活、詳盡分析自己與其他人的情緒與反應,看她戳破大人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潛藏自私的心機,分配食物時搶奪大份、偷吃儲藏的食糧。在飢餓的陰影下,人類的劣根性一一浮出。難怪迅速受到大眾歡迎,也成為改編成電影的最佳素材。

    電影根據日記的內容演出,或許因為安妮的思想過於早熟,飾演安妮法蘭克的演員都明顯的超齡,不像13歲的少女。像1959年版第一代的安妮演員米莉佩金斯擁有一雙藍眼睛,說實在的半點都不像猶太人,還好它是黑白片,不然怎麼看怎麼奇怪。而2009年BBC版的安妮,後來演了權力遊戲,飾演她姊姊的瑪格特法蘭克竟然是費莉西蒂瓊斯,看劇時完全沒發現,查了演員表後才看到。把日記的內容演出來後才發覺安妮所積極爭取的平等與權益,讓她在密室中顯得像是個惹人厭的小屁孩,父親同事辛苦為他們奔走購買民生物資,她卻忙著追問有沒有同學消息、整天計較同住一室的牙醫占用書桌的時間有沒有比較多、憤恨不平於母親在她與別人吵架時沒有站在她這邊。這些雖然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卻是青春期的她眼中最重要的大事。

2018-06-24-19.13.50.jpg

網路爆紅景點 I amsterdam

2018-06-24-20.09.38.jpg

運河上的船屋

2018-06-24-21.21.25.jpg

2018-06-24-21.27.14.jpg

好有設計感的房子

2018-06-24-22.34.20.jpg

阿姆斯特丹火車站前就是運河

 

2018-06-25-23.04.43.jpg

公車上久違的車掌

2018-06-26-20.26.39-.jpg

阿姆斯特丹車站後也是運河

2018-06-26-20.34.39.jpg

阿姆斯特丹車站外觀就像博物館

2018-06-26-20.51.34.jpg

2018-06-27-22.40.39.jpg

林布蘭廣場,看出來了嗎?這是"夜巡"

P1100168.JPG

車站裡有食物自動販賣機,裏頭的食物還是熱騰騰的~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神農斯 的頭像
    神農斯

    就是愛試試

    神農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