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義大利 羅馬   EP.21 萬神殿

   Podcast     (網路廣播)🎧收聽平台 :   https://linkby.tw/worldtraveler    

邊聽邊看🎧雙重享受!!

第一名,不是我們大家對於羅馬的印象-羅馬競技場,而是萬神殿。

2014-07-03-15.40.27.jpg

要是由羅馬特米尼車站出發,可以搭乘85號公車在柯索站下車再走巷子進去,或是40、64跟70號公車在阿根廷站下車走進去,在這裡得先說明羅馬的交通情形,由於羅馬是座古老的城市,地底處處是古蹟,所以整個羅馬城內只有兩條捷運,而許多著名景點的地底尤其重要且脆弱,因此探索羅馬景點的辦法搭乘公車或許會近得多,公車有時也不能駛進景點旁邊,因為羅馬景點通常都在個小廣場內,而小廣場附近都是小巷子,公車最多只能開到離景點最近的大馬路上,加上公車路線也蠻多的,所以若是你不在意羅馬公車一向的擁擠及守護好自身財物的前提,搭乘公車是探索羅馬的好辦法喔!

2014-07-06-16.50.12.jpg

    萬神殿由羅馬帝國首位皇帝奧古斯都的大將軍阿格利帕於西元前25年建造而成,為了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艷后克麗佩托,作為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神殿之用。卻不幸在西元69年遭逢火災,直到西元120年才由哈德良皇帝重建,成為今天的樣子。而後由於古羅馬帝國信奉基督教,而在西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當時的教宗,作為基督教的教堂,立面正門16根12.5公尺圓柱組成拱廊。

2012-07-18-13.03.15.jpg

   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,在文藝復興時代成為藝術家們學習的對象,從16根圓柱進入入口後,呈現眼簾的竟不是一般封閉建築的黑暗,而是一片光明。

2012-07-18-12.45.52.jpg

這是因為萬神殿的設計採用43.3公尺的同寬同高建築體,用混凝土澆灌而成,就好像裡頭擺了顆大圓球,最上方開了個直徑8.9公尺的大洞,讓天光自然的灑了下來,光線還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有所變化。

2012-07-18-12.54.13.jpg

米開朗基羅曾盛讚萬神殿是『天使的設計』。建成之後萬神殿的圓頂一直是世上最大的穹頂建築,直到西元1436年被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取代。

    萬神殿自從文藝復興以來就是對於義大利有重要貢獻的偉人墓地,

2012-07-18-12.49.25.jpg

這裡埋葬有我們最熟悉的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,

2012-07-18-12.50.48.jpg

還有義大利統一後的首任國王維托里奧·艾曼紐二世。

2012-07-18-12.57.21.jpg

2012-07-18-12.54.05.jpg

而當我們進入參觀萬神殿的時候,真的被頂端自然灑落的天光所震驚,室內沒有其他照明或窗戶,單單僅靠正上方開的洞就照亮了整座萬神殿。這種設計固然在晴天時很好,那麼陰天下雨呢?這座關不上的天窗豈不是讓室內大淹水嗎?想太多,聰明的羅馬人早就料到這個問題,地板上固定距離就有設計排水孔,讓淹水自然退去,借用自然萬物的優點,巧思避免缺點,是不是很聰明呢?

2019-01-29-17.14.06.jpg

    萬神殿的另一參觀重點是拉斐爾的墓,正確來說是棺槨,因為拉斐爾的遺體被安放在側邊的半地下室中,外面有玻璃圍著,大家都只能透過玻璃稍微看到凹下去的空間擺著一副石製棺槨。

2012-07-18-12.51.54.jpg

拉斐爾在文藝復興三傑中,人生可以算是過的最順遂的人了,可惜37歲就因病早逝。才華洋溢的他,在21歲時就以『聖母的婚禮』嶄露頭角,之後被教宗儒略二世邀請繪畫梵諦岡簽字廳壁畫,其中以『雅典學院』最為出名。拉斐爾的繪畫風格相較於達文西的朦朧神秘、米開朗基羅的肌肉線條,呈現的是一股溫文、和諧又溫馨的和平氣象。就如同他的墓誌銘『拉斐爾在此安息。在他在世時,大自然害怕被征服,當其謝世,卻又唯恐將隨之殞落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018-07-05-12.39.47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神農斯 的頭像
    神農斯

    就是愛試試

    神農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